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践行责任,守护正义 ——访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海铭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超峰博士后

2020-03-25 18:26:34 李超峰律师 中国当代律师 进入主页


李超峰律师

北京市海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法学博士后。

律协职务

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律协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协理事、律师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

社会职务

北京市公安局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监察员;团中央“青年之声”维权服务联盟专家;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法律专业委员会监事长;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律师服务团专家、调解员;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预防跨国犯罪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北京市法学会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者按

“作为律师,我们肩负着追求公平正义的使命。不论何时,都应内心笃定坚持,恪守正义。 而一位优秀的律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和全局观的法律思维,更应当具有家国情怀。律师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和法治理想的追寻者,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脚踏实地,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正是秉持这种理念,李超峰律师在自己的执业生涯中“心怀正气,对人和气,处事大气”,彰显着自己做为一个法律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追寻正义——有志者事竟成

见到李超峰律师时,北京市第十一次律师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我们了解到,当初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家乡从事着一份十分稳定的工作。工作之余,他经常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人处理一些法律问题,后来,他渐渐发现律师这个职业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正义感以及对于法律的热爱。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辞职,开启了他的进京求学之路。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挑战,更需要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我要考进北京名校的法学院,把法律知识学的更扎实,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李超峰律师说,这是他来北京的第一个目标。

那段时间,他居住在出租屋里,除了自己的积蓄,没有任何经济收入。这让身为家中长子的他,心理压力很大。“作为家中长子,从小就萌生了为父母分挑重担的念头,心中的责任感自然也就多了一些。”他为了能够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耐住寂寞,每天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考试结束之后,整个人瘦了十几斤。“那段艰苦的日子,磨练了我的心智,也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他坚守着来北京的初心,克服各种困难,一路坚持从硕士读到博士,直到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法学博士后研究并顺利出站。

一路走来,李超峰律师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发表了二十余篇富有前瞻性、专业性极强的论文,而且也收获了许多良师益友。“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坚持不懈,有志者事竟成。”

正是这段难忘的求学经历,使得李超峰律师能够厚积薄发。在执业过程中,他秉持着扎实的办案风格,不断开拓进取,从刑事、民事、商事等多个领域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并实现了当年的誓言,成为了北京市优秀律师。

李超峰律师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观礼

李超峰律师参加《北京晚报》创刊六十周年活动

捍卫正义——拨开迷雾的破局者

2008年,某省教育培训市场一团乱象。当时某培训机构作为当地唯一一家拥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培训机构为了在培训市场分一杯羹,也大量在大学校园中张贴招生广告。但校园的橱窗空间毕竟有限,几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便由于招生广告相互覆盖,大打出手。同行相斥,乱局愈演愈烈。面对该培训机构“一家独大”的红利,十余家中小培训机构联合状告该机构,当时恰逢当地公安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该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下属30多位工作人员皆以“涉黑及寻衅滋事”罪名被关进了看守所。

由于涉案人数众多,再加上案件的定性复杂,此案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案件审理受到了高度关注。李超峰律师接手案件时,仅案件卷宗就达百余本。三个多月,他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了这个案子上,跟时间赛跑。经过90多个日日夜夜,他查阅了该案百余本卷宗和相关证据材料,就案件细节和疑点逐一进行梳理,反复推敲,找出控方证据的矛盾和漏洞,最终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形成了一套完整周密的辩护方案。

开庭过程就是一场关乎正义的思维博弈,尤其是在刑事案件辩护中,辩护律师遇到的挑战和阻力更大。因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面对的是代表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极易受到损害。然而也正是因为其困难,才更能彰显刑辩律师的专业能力和魄力。在这个社会舆论影响较大,开庭前几乎是“一边倒”的案件中,李超峰律师顶住压力,一路坚守,在开庭时,以案件证据为出发点,直接否定指控内容,以期打破控方的证明体系,为被告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庭审质证时指出了卷宗中存在大量自相矛盾的漏洞。“一个公安人员在同一时间,怎么可以同时审讯两个被告人?”。“可能是公安人员工作太累了,所以写错了”。“这可是剥夺人身自由的刑事案件,怎么能出现如此严重的错误?”。李超峰律师义正辞严。

在开庭过程中,李超峰律师对定罪量刑的关键情节、对于“涉黑”案件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此案犯罪事实的认定和相关非法证据排除等影响定罪量刑的有价值的“细节”,逐一发表了自己缜密的全局观的辩护,并提交了一份专业翔实的辩护意见。

最终,李超峰律师的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张某等人“涉黑”罪名不予成立。这起案件也成为了当年该省下属 17 个地市中,检察院起诉到法院的“涉黑”案件中唯一不予判处“涉黑”罪名的案件。

用李超峰律师的话来说,对于刑事辩护中的“正义”,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狭隘的局限于实体正义。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得到辩护,只有程序正义得以实现,才能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个人合法权利,也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正义”。在面对国家公权力时,作为一名律师,必须对法律有着坚定的信仰,用职业者的良心和法律技能来维护当事人的权利与尊严,保障被告人的人权,推动法治的进步。同时,也不应怀有对抗心态,而应冷静理智的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辩护职责。

李超峰律师参加《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约仪式,与联合国法律事务助理秘书长Stephen Mathias合影

李超峰律师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司德法教授合影

智守正义——正义场上的思辨家

不论多么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案件,李超峰律师都能以不疾不徐的张力,巧妙地将诸多束缚消解开来,在一次次的攻防交锋中闪转腾挪、化险为夷。

谈及如何跳脱于律师的角色桎梏,李超峰律师的话语间出现最多的是“思维”这个词。他告诉笔者,“法律思维是一个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场场博弈中获取最后胜利的关键,如果说信仰和操守是律师手中的盾牌,那么法律思维就是律师在进行‘战斗’时的长矛,影响着律师的进退取舍”。

接下来的这个案件源起于当事人的慕名拜访。

韩国某动漫公司北京公司委托深圳某科技公司(以下称深圳科技公司)为其提供防黑客入侵软件设计方案(防火墙),但设计成果未完全交付使用,深圳科技公司申请仲裁裁决韩国动漫公司北京公司支付防火墙软件设计款项。

作为被申请人的代理律师,李超峰律师的处境当时十分被动,但对于这样的案件,他有着一套自己的思考体系和破局之道,李超峰律师仔细研究完案卷材料后指出:虽然此案是双方都有违约,但法律讲求证据,“谁主张,谁举证”。申请人未能提供已经交付成果和我方签收以及确认的证据,既然申请人不能提供已经完成成果并交付的证据,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申请该款项的权利。再者,申请人后期协议未履行完毕,所以也就不应主张索要项目设计款项。最终,仲裁庭采纳李超峰律师代理意见,驳回了对方的仲裁申请。

“律师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有时会被案件本身的错综复杂所困,这时就不能机械对待,反而要跳出法律问题本身,运用自己的思辨能力,整体把握。有时,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便豁然开朗”。李超峰律师继续与笔者分享道。

李超峰律师认为,自己法律思维的形成得益于他早年在求学过程中各位导师的言传身教。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不仅夯实了其宏观的法律知识结构,拓宽了法律视野,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在执业过程中,将这种独有的思维模式渗透到每一次法律实践中。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做到对法律条文抽丝剥茧,在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再加上他认真和沉静的性格,在处理案件时,往往胸有成竹,当事人也称他为“定心丸”。

李超峰律师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营企业权益保护高峰论坛”

感知正义——有温度的法律人

从政府机关的常年法律顾问,到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法律专业委员会监事长;从律所主任到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中心调解员,李超峰律师在不同角色中诠释着他对于律师职业的理解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现在的他越来越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事务上。“目前社会大众对律师依然有着一种偏见,认为律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唯利是图。不可否认,在律师群体中,有些人对于自身职业使命的认知程度存在重大偏颇,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时,不顾当事人利益,商业习气过重。有的人虽然认识到自己作为法律社会服务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却很难知行合一。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益法律服务,这不仅是一种担当,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向社会传递新时代中国律师的价值观和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法治资源,使一些弱势群体的正义诉求能够通过法治途径合理实现,只有这样,法律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谈及这些,笔者能够从受访者的眼神中读到那份炽热的感情。“公益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力量,这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超峰律师如是说。同学生病无钱医治他带头帮助募捐;朋友打官司请律师没钱,他不收任何律师费免费提供法律支持……李超峰律师选择用这种方式传递着他对法律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恩。也正因如此,在朋友们的眼中,在当事人心中,他始终都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好律师。

十余年前,某食品代加工民营企业被国内某著名企业起诉。双方实力的过度悬殊,曾一度让这家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在这场法律博弈中陷入被动境地。而当李超峰律师详细了解了双方签订的加工协议后,他的回应一如既往地简洁而有力:反诉。于桎梏之中打破僵局,李超峰律师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也正是他的这份坚持与笃定,最终对方某著名企业选择了撤诉和解。自此,该民营企业负责人也与李超峰律师结下不解之缘。

近二十年来,李超峰律师亲历了中国民营经济最为蓬勃发展和上升的时代,也经历了这个行业最为剧烈的种种变动。在他的见证下,这家在当时还处于事业建立初期的民营企业,经过数年的兼并重组和扩建,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期间,李超峰律师一直义务担任该企业的法律智囊。直到2016 年,该企业集团CEO把一张总法律顾问的聘书送至李超峰律师的办公室,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厚植根基的大事,而李超峰律师说:“他用专业知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好法律风险防控,也算是为回报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8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召开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李超峰律师作为受邀请的北京市的十位律师代表之一参加了该座谈会并发言。李超峰律师始终认为,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和促进民营企业守法经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完成意识蜕变,在合法合规中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此,律师群体应当进一步整合专业资源,把握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律师服务民营企业在保护产权、防范风险、激励创新、企业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真正彰显律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担当。

李超峰律师参加第三届新经济形势下的法律服务精英论坛与《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先生合影

传承正义——行业建设的服务者

2019年正值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回首自己的执业历程,跟其他每个踏入律师行业的人一样,李超峰律师也有着自己的辛酸历程。他坦言:“其实我执业道路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顺利,由于律师在司法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再加上之前社会整体法治水平也不尽如人意,律师的权利受到过多限制。各种现实环境的掣肘,常常让我陷入困窘之地”。但他并没有踌躇不前,而是不断关注律师整体行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担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律师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以来,他走访多家律师事务所,就律师执业权利和权益保护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调研和座谈,收获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北京市三万多名律师,一万六千多名在北京市朝阳区,面对每一起律师维权案件,监督旁听每一件敏感及重大案件,用他的话说:“作为权保委成员,对于律师执业环境的改善,我们比其他律师多了一份义务和担当。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切实改善律师执业环境,为律师执业提供有效保障,对此,我们一定要尽职尽责,‘时刻准备着’,更要具有奉献精神,才能为这个行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于在律协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常需要他在律协与律所主任两者之间不停的进行角色转换和时间平衡。但李超峰律师从未想过放弃,他认为两者之间其实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多年的律所管理经验不断更新着他对于整个律师行业的认知和理解,而律协的工作经历又无形之中让他对于管理和领导北京市海铭律师事务所有了新的经验和体会。

李超峰律师参加北京市第十一届律师代表大会,荣获“北京市优秀律师”荣誉称号并当选第十一届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

坚守正义——持之以恒的追梦者

“律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学习能力对于一位律师的个体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如今网络科技的发展,使得律师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同时也要求律师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迭代更新进而保持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唯有专业,才是律师的立足之本。”李超峰律师说。

虽然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李超峰律师依然要求自己每周阅读一本法律书籍,而且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十几年。

不但如此,他还认为,作为一名律师必须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同时,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建立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重要性,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不断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和推广。因此,李超峰律师在2018-2019年间,先后赴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对国外的调解和仲裁经验进行了系统的交流和学习。

2018年4月份,李超峰律师作为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首期赴美ADR培训班成员,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参加了历时两周的培训。他坦言,在参加此次培训之前,对于调解在化解纠纷中的作用,他并未有很多体会和感触。但通过在美国的培训以及与美国法学院教授、法官以及JAMS公司调解员和仲裁员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使得他对于美国的ADR历史发展和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独特优势。回国之后,他在执业过程中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手中可以进行调解的案件,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建议当事人进行调解。“当事人通过调解可以更快的解决法律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作为律师,我们必须进行引导并发挥律师在调解工作中应当发挥的职业优势,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推崇诉讼至上。”

同年6月,李超峰律师又远赴意大利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与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共同举办的“仲裁寻根之旅”活动。“罗马法对于世界法制史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也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的法律。通过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律师与罗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以及罗马第二大法学院教授就罗马法及国际商事仲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大家都受益匪浅。”李超峰律师说,“一带一路”对于中国律师提出了更加多元且专业的要求,我们要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和规则熟悉和精通,把自己打造成能够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法治人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2019年8月7日,《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署仪式在新加坡举行,李超峰律师应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和新加坡律政部邀请,随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了签署仪式。《新加坡调解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调解方式解决商业纠纷的多边条约,作为一名律师能够亲自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李超峰律师感到十分荣幸。他认为,“公约的签署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于调解的认同,不仅能够推动国际贸易纠纷调解协议的跨境执行,也为我们律师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时,我们律师应有意识的引导企业采取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商业纠纷,从而实现企业商业投资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正是因为李超峰律师对待律师行业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从对法律初怀懵懂之心,到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海铭律师事务所主任,再到北京市第十一届律师协会理事、北京市律协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委员会主任,不论哪个社会角色,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作为一个法律人的责任,坚守着自己内心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李超峰律师认为,当前是律师大有可为的时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及国家对于律师行业的高度重视,都彰显出律师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律师,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自己做为律师的“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秉持高尚的职业操守,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个案件,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专业服务,在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跨越,实现梦想,做一名有社会良知和公益心的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