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章

工亡认定之难:超48小时脑出血工亡案的败诉困局

2025-07-05 06:47:48 陈剑峰律师

工亡认定之难:超48小时脑出血工亡案的败诉困局

原创作者: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工伤专业律师陈剑峰律师 咨询电话:13910909615

 

    在工伤认定的法律战场上,有这样一群同行,他们在为脑出血超过48小时工亡行政诉讼案奋战,然而结果却令人黯然神伤。

    陕西的一位律师同行,一路从一审、二审打到当地陕西高院,每一个程序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最终均以败诉告终。

    家属在历经这些沉重的打击后,似乎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力量,打算放弃后续的诉讼程序。这一结局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却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无奈且绝望。

    北京的一位律师同行也有着相似的遭遇。在首都的法律舞台上,这个案子同样从一审、二审走到了北京高院,可是败诉的命运依然无法避免。

    律师也心灰意冷,打算彻底放弃。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投入了无数的精力,却最终铩羽而归。

    还有广西的一位律师同行,在当地的司法体系中,这个案子经历一审、二审,再到高院,同样没有迎来胜诉的转机。检察院监督阶段虽给予家属两、三万司法救助款,看似一点慰藉,但对于整个案件带来的沉重打击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家属最后也打算放弃继续抗争。

 

    以上这三个来自不同地域的案件,如同散落在各地的残烛,最终都熄灭在败诉的黑暗之中。

    这些案子的全军覆没,无疑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

    打脑出血超过48小时工亡行政诉讼案,诉讼风险如同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带来失败的厄运。

    从法律层面看,“脑出血超过48小时工亡”这一认定本身就充满争议和挑战。现行的工伤认定标准犹如一把精准的标尺,在这一特殊情况面前,往往难以简单地判定是非。而司法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审查标准和证据要求又极为严格,导致这类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困难重重。

    对于我们律师而言,这既是专业能力的巨大考验,也反映出在面对一些复杂且界限模糊的法律问题时的无奈。

    对于家属来说,每一次的败诉不仅仅是法律程序上的失败,更意味着失去了可能获得的工亡赔偿,这背后是家庭失去经济支撑的悲痛与无助。

    我们北京市常鸿所陈律工伤律师团队目前有一个类似案件由当地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当地市中院已经裁定再审。现在案子在市中院再审环节当中。

    这一类超48小时脑出血工亡行政诉讼案若想要胜诉,有时关键核心是如何通过人民法院委托做出来48小时内脑死亡司法鉴定报告。

 

    备注:本文系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工伤专业律师陈剑峰律师原创第1310篇工伤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