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桂客法务圈第一期 | 涉外法治的方向在哪里?

2023-04-28 10:16:07 律界观察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为此,2023年4月26日,桂客学院与北京因特法律咨询公司共同举办了第一期“桂客法务圈”,共话未来涉外法治与法律服务的方向与路径。

本次“桂客法务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编委会执行主任、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主持,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原总法律顾问吴姜宏出席会议并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启涉外法治与涉外法律服务新局面”作主题报告发言,北京因特法律咨询公司董事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副会长栾少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法律专家徐志远,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中国华融法务原总监郭卫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业务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顾委会主任傅东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长、《法治时代》杂志运营总监、人人律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宣在线创始人陈百顺,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法律事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法律事务中心主任范世汶,重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东方集团原副总裁胡曾铮,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海淀律协企业合规及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主任琚存旭,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康达香港律师事务所主任杨荣宽,北京市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韩国驻华大使馆法律顾问金玄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黄露娟等十余位嘉宾,围绕着涉外法治建设推进和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和企业法务与社会律师的合作共赢等话题积极发言研讨。

会议伊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编委会执行主任、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刘桂明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作为东道主,北京因特法律咨询公司董事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副会长栾少湖首先进行了欢迎致辞,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栾少湖董事长认为,有关方面在重视作好国内涉外律师集训的同时,要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招引境外已经成熟的中国籍法律人回国服务,或许也可以釆取激活律师法关于特批授予律师资格的办法,以此迅速壮大中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栾少湖先生同时希望有境外投资项目的中资中企特别是央企国企,在聘请使用外国律师事务所时,重视使用熟悉当地国法律、人文环境的“第三方”来参与推荐筛选,防止造成新的“次生灾害”。

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原总法律顾问吴姜宏表示,涉外法治就是要保护好公民、法人在境外的合法权益。涉外法治既包括促进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内的法律体系,又包括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针对如何保护好法域外的法律体系,要从企业与政府两个维度出发,共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安全能力现代化,增强和维护国家安全、数据安全、管理安全能力,着重培养涉外法治工作队伍。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法律专家徐志远认为,涉外法治这个话题如今之所以地位极高,不光是因为历史原因与实践因素,更是因为这三十多年来“走出去”的经验与探索。尽管我国涉外法治相关法律条文仍存在欠缺,但相关企业与律师事务所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正因如此,近年来国内部分公司法务与律所水平已经不逊色于国际企业。融入才能改造,企业只有加快适应其他国家的法律与文化,才能更好地在涉外法治方面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中国华融法务原总监郭卫华主张涉外法治无小事,要继续加强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地沟通与联系,推进一体化合作。要着重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建设,首先需要中央层面地进一步重视。其次,政法类、综合类院校要加快建设专门的涉外法治学院,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法律人才。第三,涉外企业的领导人员要重视涉外法律,提高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奖励机制。第四,加强涉外法律平台建设,加强交流,互通有无,为推进法治建设献出自身的一份力。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业务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顾委会主任傅东辉认为,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想要全面研究多国法律制度十分困难,可以专注于一国的法律与国情。WTO法律的研究,是统筹推进国内法制与涉外法治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认真归纳与总结WTO法律,加强对国际规则的理解与研究,可以对涉外法治提供很强的借鉴作用。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法律事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法律事务中心主任范世汶表示,中国法治建设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每一位法律人都要做到为国为民为己,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涉外法治道路。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康达香港律师事务所主任杨荣宽认为,涉外法治相对于国内法制更加注重事实的列举,只有做好向内看与向外看的相互协调、相互交叉,才能真正统筹推进国内推进与涉外法治的共同发展。

重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东方集团原副总裁胡曾铮身为拥有法务与律师双重身份的嘉宾,认为当前涉外法律服务具有领域广泛、多领域合作,法规包罗万象、种类繁多,涉及主体众多、素质参差不齐,涉外律师不足、急需进一步发展等特点。只有通过律师和法务的密切配合、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才能共同做好涉外法律服务。

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海淀律协企业合规及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主任琚存旭从市场主体出发,认为涉外律师行业是为市场主体进行服务。当今虽处互联网时代,但律师获取全球性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不及时,使得众多企业遭受损失。因此,企业法务、律师需提前了解东道国的国情与法律,进行充分准备。希望政府、协会提供给企业与律师更多全球性信息,帮助其提前做足准备。

北京市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韩国驻华大使馆法律顾问金玄默从中韩两国之间的法律案件,讲述了涉外法治服务人才的短缺问题。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不利于真正有能力的涉外法治服务人才培养,只有真正实现有效的交流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中的培养目标。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黄露娟表示,众多海外留学人才不选择从事涉外法治服务,部分原因是市场问题。没有充足的案源,便缺少了从事涉外法治服务的动力。法律人要跟随市场而动,并提高自身的“国际化”能力。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长、《法治时代》杂志运营总监、人人律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法宣在线创始人陈百顺引用肖永平教授的观点说道,我国涉外法治的体系化尚未完成,涉外执法的能力不强,涉外司法的公信力不高,国际法律服务水平比较低,参与国际法规则制定和塑造国际法的意识和能力与国家地位不匹配。但涉外法律服务仍然大有可为,市场存在蓝海,上升空间十分广阔。

最后,刘桂明院长分别为每位嘉宾以歌曲进行了总结点评:

吴姜宏——《溜溜的她》

徐志远——《爱一个人好难》

郭卫华——《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傅东辉——《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范世汶——《想说爱你不容易》

杨荣宽——《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胡曾铮——《爱的代价》

琚存旭——《爱你一万年》

金玄默——《一路上有你》

黄露娟——《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陈百顺——《海阔天空》

栾少湖——《我的未来不是梦》

最美好的祝愿——《祝你一路顺风》

会上,桂客学院还向北京因特法律公司授予“桂客法务圈活动基地”牌匾,同时双方宣布桂客法务圈将于七月下旬在青岛举办“法务与律师的亲密PARTY”活动,而今年八月下旬每年一度的桂客年会将增加“百名中国律师与法务走进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七日游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