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0人」专访万商天勤创始合伙人徐猛

2024-04-15 14:48:29
名律访谈  律界观察 3529次

微信图片_20240415144904.png

题记:

法律行业,精英辈出。

几十年来,无数人勇立潮头,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有人说,他们的辉煌不可复制,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背景,每一个人也有每一个人的契机。

然而访律对此并不敢苟同。自创办以来,我们结识了众多杰出的法律从业者,我们尝试在变革中寻找不变的本质。抛却时代的外衣,我们发现了这些人身上闪耀的共同特质,他们的坚持、智慧与创新,是行业变迁中的珍贵财富。

为此,我们在龙年假期后的开年之际,荣幸推出「40年,40人」系列专访,通过访问40位处在人生不同阶段、来自不同领域的法律行业从业者,我们将深度探索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故事。透过他们的叙述,我们将与大家共同探讨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大家提供思考与启示,也希望能够为行业的未来注入更多深度与活力。

本期专栏,我们采访到访律的一位老朋友--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徐猛律师。在我的印象中,徐猛律师总是一副热情开朗又精力无限的样子,不论是对自己热爱的法律专业,还是对他业余爱好的当代艺术收藏和高尔夫运动,一谈起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第一次采访之后,我们希望补拍一些影像资料,他爽快地答应第二天见面,彼时,他刚刚飞了17个小时回到北京。而等他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仍然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倒时差的疲惫,果真是人如其名。

如今,这位已经在法律行业不断探索超过30年的"老法师",又一次走出舒适区、踏上全新的旅程。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徐猛律师的讲述。



本期嘉宾

徐猛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委员

万商天勤(香港)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

万商天勤家族企业风险管理中心主任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访律,赞102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023.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050.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246.png


徐猛律师1986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1990年毕业。那时,中国政法大学刚复校不久,因此,86级校友徐猛,是位名副其实的资深法律人。


大学毕业后,徐猛进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监察局工作,后调入办公厅,前后在总部机关工作了近10年。


这份工作平台大,待遇又好,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称得上是一份十分理想的职业。然而,徐猛心头却始终没有放下那个从中学开始就萌发的当律师的梦想。他期待有机会能像电影里面的那些律师一样,"为正义发声、为弱者仗义",既能有全力以赴拼搏之后帮助到别人的成就感,也能得到当事人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尊敬。


1992年,徐猛迎来了毕业后的第一次律师执业资格考试机会,当年即顺利通过了考试。1993年,国家开始允许大企业里的法律顾问成为兼职律师,徐猛就在那一年拿到了当时被称为"绿本"的兼职律师执业证。


机会出现在1999年。


那时,朱镕基总理搞国企改革,五大军工企业一分为二,干部队伍要进行分流。当时,年轻的机关干部们大多会做几个选择,要么继续留在央企,要么去国家部委,抑或去公派读书。而徐猛思索再三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下海,成为了一名专职执业律师,也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红本律师证。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徐猛那时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而他事业的齿轮,也因这一决定,在那一刻开始转动。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339.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351.png


从1999年下海到2019年新冠,徐猛全身心扎入法律服务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徐猛笑言,"回首一望,已人到中年,两鬓带霜"。而万商天勤也在这个中国律师行业发展最快的阶段里,从最初的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律所,成长为一家连续多年位列"亚太地区法律服务五十强"的知名律所。


现在看来,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和风云际会,造就了一批有梦想的热血青年。喜欢逐梦前行的徐猛,尤其如是。


他成为国内最早从事证券、金融业务的律师之一,曾受聘担任央视的点评嘉宾、《中国证券报》专栏作者、中国证监会投资者教育中心和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民航局等单位的外聘专家,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客座教授,先后帮助久其软件、博腾制药、秦安股份、每日互动、华舟应急等多家企业完成IPO,还曾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评为"金牌律师";


他也是国内最早获得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律师之一,曾任乐普医疗、紫光股份、顺鑫农业、福然德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督导;


他还是国内最早研究网络舆情风险的法律人士之一,曾参与处置郭某某炫富及章某某诈捐门等著名的舆情事件,也曾指导多家知名民营企业及地方政府妥善应对互联网舆情事件。


在执业的三十年时间里,徐猛律师不断探索,利用自己在IPO、国企改革、不良资产处置、重大诉讼、舆情管控等领域积累的综合经验,逐渐形成了为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和现代化改造的成套解决方案,并成功帮助不少企业和企业家有效化解了系统性风险。


在很多人的眼里,作为一名规模大所创始人,徐猛律师早已功成名就。然而,"安逸"一词好像一直不在他的词典里。疫情刚刚结束,他就披挂出征,牵头在万商天勤内部开始了"业务创新",仅用一个月,就组建了包括30多位合伙人和150多名律师在内的新业务单元-"家族企业风险管理中心"。


自中心成立开始,徐猛就马不停蹄地调研客户、设计产品、打磨团队、建立生态圈、宣讲培训,忙得不亦乐乎,俨然又回到了自己多年前创业时的状态。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机缘,让这位"老法师"又踏上了他追逐梦想的新征程?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454.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543.jpg



徐猛指出,市场上有关"家族企业"的定义有很多,主流的看法认为,"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并由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


家族企业风险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整个家族企业管理流程的系统梳理和排查,全面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通过法律服务逐一加以管理和解决的过程。


谈到此次聚焦家族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徐猛解释道:"家族企业是比较特殊的民营企业,通常规模大、家族化程度高、历史长、发展快,而正因如此,风险也较多、较大、较复杂且集中。"


他特地提到两个近期大家讨论较多的例子。


在第一个例子中,ZB集团创始人L先生早年以养殖业起家,一手将企业打造成当地首屈一指的行业翘楚,并在2020年以320亿的身家登顶某省首富。自这一年开始,他逐渐将企业交给儿子F打理。然而,在他接班后的短短三年里,ZB集团不但烧光了自己的320亿,还倒欠了银行348亿,企业最终被别人收购,创始人黯然出局。


据公开报道,企业成本过高、转型失败等,是造成本次事件的首要原因。但是,也有说法认为,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各把一摊、内腐内斗严重,也加速了企业最终的辛酸落幕。


而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来自国民佐餐品牌"LGM"。


"LGM"的创始人T女士,晚年将公司交给两个儿子去打理。长子在接管企业后,开始尝试进行包括房地产等领域在内的多元化投资。然而这些投资并未取得预期回报,反而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此外,次子对产品配方和用料的更改,导致主营产品的口味和品质发生了变化,也让企业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在此情况下,75岁的T女士决定重新出山,亲自为自家产品带货。但是企业曾经的辉煌不再,据报道,产品直播三个月只卖出了80万元,让人扼腕叹息。


徐猛认为,这两个案例中所暴露出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应急预案风险、腐败风险甚至传承风险,并非个案,而是家族企业在交接班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通病。类似案例俯拾即是。


"对于家族企业来讲,创业时家族成员不惜代价、不计报酬、不计名分的付出,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壮大,'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但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现代化改造,就无法做到对于风险的有效管控,就非常有可能在某个时刻遭到反噬,尤其是在涉及到传承等敏感话题的时候,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深谙大型企业风险管理之道的徐猛对此深感遗憾,在这样的考量之下,"家族企业风险管理中心"应运而生。


市场上从事与家族财富相关法律服务的律师和律所不乏其人,主要服务的方向是资产配置、财富传承等,而徐猛在万商天勤所推动的,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强调对"家族企业风险"而非"财富"的"一站式"管理。


风险动摇的是企业根本。除了前面案例中提到的情况,家族企业在经营当中还会遇到资产混同风险、股权代持风险、婚姻风险、舆情风险等高发风险。而类似的风险,徐猛和团队一共总结了有十几个大项,几十个小项。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623.png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见证了太多企业家的创富故事。当时具备胆识与魄力的他们,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打造出一大批引领潮流的民营企业,十分令人敬佩。"徐猛深有感触地说,"但这些初代企业家的成功,很多都跟他们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有很直接的关系。一旦他们出现了问题,比如交接不当,企业的垮塌也常会是雪崩式的。可谓是'其兴也疏焉,其亡也忽焉。'"


因此,徐猛经常不厌其烦地告诫企业家,不要只谈财富传承,要多想财富是否安全、企业家是否安全。没有财富安全,传承无从谈起;没有企业家的安全,财富安全也无从谈起……


"刑法中一共有四百八十多项罪名,很多都与企业和企业家相关。比如说走私、发票、环保排污等,也有许多企业家不在意的罪名,甚至不小心把院子里的几棵树砍了都可能会涉及到刑事犯罪,一定要注意防范。"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726.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758.jpg

徐猛有随手记录的习惯。采访间隙,我们无意中看到了他手机里的记事本,那里列满了他最近的一些心得和笔记。


"好的企业律师应当对企业身心兼顾。"徐猛在一篇笔记中写道。而这也是他一直以来自己所奉行的"为律之道"。他就是用这样的理念,成为了很多人心中值得信赖的顾问。徐猛的朋友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其实都是他曾经的,或者是一直以来的客户。


从关怀客户的角度出发,有时候让徐猛颇感着急的,不是企业或企业家正面临某些风险,而是明知有风险,但却无法引起企业或企业家的重视。


"这就好比人在带癌生存或者带病跑步,你要不要管?用什么方式来管?是事前管还是事后来管?是等着出了官司去打官司,还是在企业日常经营时就进行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定期化的管理?"


徐猛以"瞎子摸象"形象地比喻了偶然的、事后的、或片段的风险管理,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往往对企业存在的风险没有全面认知,不清楚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又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是马上就会暴露出来的。


"对风险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一个精细化的、可量化的管理,而不是你想起来就管,想不起来就不管的事。"徐猛指出,"其实有很多风险是完全可以在变得不可忽视前化解掉的。"


在法律风险管控方面,央企早已形成了规范化的模式。在实践中,拥有专业的法律顾问,并在重要事项上寻求律师的意见,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对于家族企业而言,系统化、常规化的事前专业风险管理仍是相对新颖的提法。这主要是因为家族企业的民营属性,他们不受国家对央企和国企风险管控的文件制约,而是主要依赖自觉经营。


让徐猛感到欣慰的是,这种现象在最近终于有了改变的迹象。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俗称31条)中明确提到,"民营企业要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徐猛多年来一直积极倡导的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如今终于能够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而他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风控、内控与合规,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搞,也分不清都是什么意思。其实,风控是目标,内控是手段,合规是底线",徐猛表示,"民营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体,重视管理风险、重视合规的责任,百利无一害"。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836.png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903.jpg


谈起风险管理中心的使命和愿景,徐猛律师的热情本色尽显,像极了一位布道者。几个月来,他内部讲、外部讲、沙龙讲、年会讲、论坛讲。理念越讲越明白,目标也越讲越清楚。


徐猛反复跟律师们强调,"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成长。因此,我们更多要强调的不是业务技巧,而是初心和发心。律师要存善心正念,从关心企业、关心企业家的角度,帮助他们做全面风险管理。我相信客户也能感觉到我们的真诚和善意,知道我们的确是一心一意地替他们着想"。


徐猛为"家族企业风险管理中心"定下的目标,是要成为家族企业首选的服务机构、公认的疑难杂症专家和长期的陪跑人。


"每家企业都期待基业长青。万商天勤也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在近三十年中积累了优秀的团队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律师的'执业龄长'、'所龄'长、客户的'客户龄'也长,这应该就是我们提出这一目标的底气所在吧。"徐猛说。


而他也在期待,在帮助客户做成"百年企业"的同时,万商天勤也将成就自己,成为一家"百年律所"。


采访结束的时候,恰好迎来农历龙年。在一片祝福声中,访律也适时送上了自己的期许,祝愿这位"老法师"的新事业,早日实现从"见龙在田"到"飞龙在天"的跨越。


微信图片_20240415145957.png








撰文|艾琳

排版 | KK  苏渊

微信图片_20240415112048.png


中国律师观察网


律界观察——桂客之家(公众号、视频号)


微信图片_202404151519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