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所40年】广信君达:修内功铸文化建大业


2012年,律师行业规模化渐成趋势。在广州,三家律所和另外五个律师团队决定合并,希望迅速成为当地最大的律所。第二年,合并效应凸显,律师人数过两百,创收达亿元,规模名列前茅。
2017年6月,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她,迁入广州最高标志性建筑——周大福金融中心,俗称广州东塔,办公面积7034平方米,配备最先进的软硬件设施。2019年,广州总部员工924人,其中律师602人,实习律师120多人。2020年,又扩增1168平方米办公室,成为规模级的“千人大所”。
她,就是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广信君达作为律师制度恢复的参与者,一直走在改革探索的前沿,见证了这一段中国律师事业辉煌发展的历史。
27载成绩卓然,广信君达荣获各级主管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及国际评级机构授予的诸多殊荣,包括“全国法律服务行业文明服务窗口”“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广东省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省级示范点”“年度中国南部律师事务所大奖”等荣誉称号。2020年8月,司法部唐一军部长等领导莅临广信君达调研,体现了主管部门对广信君达的充分肯定。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在广信君达调研
(资料源于《中国律师》杂志2020年第9期)
为什么广信君达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不可忽视的领先律所?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40周年的发展历程中,她是怎么做的?下一步,又将如何谋篇布局?
顺应改革,广信君达诞生
1993年1月29日,作为广东省律师制度改革第一批5家合作制试点律师事务所之一,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在广州成立。
千禧年后,中国加入世贸,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种类型的律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赶上这一波风口的广信律师事务所、信利盛达律师事务所、安道永华律师事务所,凭借各自积淀的市场声誉,在广州法律服务行业均占据一席之地。2007年,广州市司法局与广州市律协共同举办“广州市首届十佳律所”评选,广信、信利盛达、安道永华均名列其中。
广信君达合伙人会议主席 王晓华
“那时,全国各地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律所,无论是知名度还是业务量,发展都很快。”广信君达合伙人会议主席王晓华说。
就在律师业快速发展的时候,行业变革悄然而至——京沪规模大所纷纷南下布局,吸纳本地人才,抢占当地法律服务市场。
声势浩大的外来力量,使广东本土律所猝不及防。“当时广东的律所普遍尚在发展期,以中小型所居多,对于亟需人才的他们而言,优秀团队离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广信君达党委书记章勋如是说。一方面是不断流失的人才,一方面是持续被挤压的市场份额,广东律所不变则萎。
广信君达党委书记 章勋
“京沪大所不断进军广州,我们原先的团队损失了不少优秀人才,困守还是前进,是当下要做出的选择。”广信君达合伙人会议联席主席邓传远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广东省内掀起了一阵本地律所合并风潮,不少律所通过重组整合的形式扩大团队规模,增强实力。
2012年11月29日,在广东省司法厅、广州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广信、信利盛达、安道永华及苏东海、刘善巧等5个律师团队合并为广信君达,庄伟燕、慕亚平等律师团队随后纷纷加盟,他们带来各自的市场份额和业务优势,为广信君达添砖加瓦。
谈到当初加盟时,广信君达监事长刘善巧说:“合并之时,作为加盟的团队之一,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打造一家扎根本土、实力可与北京所相匹敌的律师事务所。”
广信君达合伙人会议联席主席 邓传远
合并后,广信君达律师人数迅速达两百人,创收也快速增长,第二年突破亿元,之后不久又破2亿元、3亿元,同时开始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设立分所和办公室,步入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数据背后不仅仅是单纯对规模与速度的追求,更是一帮志同道合的律师聚在一起所产生的强烈“化学反应”,在整合中磨合,在磨合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一艘广东法律服务市场的律界航母扬帆起航。
整合资源,锻造优势
对于广信君达来说,合并不是目的,而是寄希望于在合并后的整合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赋予律所新的动能,形成自己特色的资源整合和管理模式,实现全面发展与质的飞跃。广信君达为此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改变合伙形式,减少合伙风险
在恢复律师制度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律所组织形式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普通合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律所的规模化发展。广信君达在广东省率先选择特殊的普通合伙组织形式,无过错的合伙人只承担有限责任,极大减轻了律师对出资及建规模大所风险的担忧,这是广信君达能吸引各方英豪加盟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信君达合并前就对合伙人层级进行认真设计,将权益合伙人划分为三级,享有不同比例的决策权、分红权及风险责任。同时,为了留住三所部分对合并改制信心不足、不愿新增出资的合伙人,设置为有限合伙人,将他们在原三所的权益积累作为出资,不享有合并后事务所的决策权与分红权,以得到这部分合伙人对三所合并改制的支持。“这是完全尊重合伙人意愿的一项决定,广信君达秉持着民主包容的心态,某种意义上最大限度保障了三所原来合伙人的权益。”章勋说。
广信君达管委会主任 苏东海
合伙形式的改变、合伙人层级的设计,找到了广信君达合并改制的最大公约数,既扫除了规模化的障碍,也为广信君达的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改革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律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第二件事:设立符合所情的管理架构
“律所规模不大时,管理主要靠合伙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规模扩大后,只靠情感是不行的,想要律所能够更长远的发展,就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架构。”邓传远说。
合伙人会议是广信君达的最高权力与决策机构,下设执行委员会,作为合伙人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执委会下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合伙人会议与执委会的决议并决策处理一般性事务,向合伙人会议与执委会报告工作。同时设立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
广信君达监事长 刘善巧
王晓华说:“设立更多管理职位,在初期能够起到稳定队伍的作用。”这样的管理架构,既能让更多的合伙人参与管理,又确保了决策的民主、管理的科学,增强了事务所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件事:实行团队公司化、团队专业化管理运营
2013年,广信君达赴全国部分优秀律所调研,学习其他所专业化建设经验,结合实际,鼓励和支持业务骨干组建律师团队,主攻一两个业务方向,强制要求每位律师进入团队,实行团队公司化、团队专业化管理。2016年开始,广信君达正式启动专业部门系统化建设,制定规划,拨付经费,设置考核指标,为团队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撑。2020年6月,广信君达再次启动大规模调研,团队公司化、团队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速及优化。
“公司化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每个律师的特长,且在管理上也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广信君达一级合伙人赵芃说。赵芃之前是安道永华的合伙人,安道永华是广州市内较早搭建专业化平台、实现业务部门专业分工的律所之一。
广信君达党委副书记 庄伟燕
人才培养工作是团队公司化、团队专业化的重要抓手。“对内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律师积极参与专业机构的业务培训与专业考核;对外广纳贤才,引进各类业务专才,完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信君达党委副书记庄伟燕这样阐释。
“原本各家所的优势领域都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合并之后,我们各领域都拥有一支出色的专业团队,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王晓华说。合并后,广信君达业绩骄人,经办的许多案件分别入选全国、省、市优秀法律项目、典型案例、优秀成果。数十位律师分别获得“优秀律师”“大律师”“十佳律师”“受认可律师”“法律精英”等个人荣誉称号。
王晓华,一级律师,留英法律硕士,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律师协会前会长,曾在大学任教十年,担任过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手及法律顾问,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优秀律师。
章勋若干年前是广东省国土厅法规处处长,后来下海做了律师。章勋团队在国土规划、土地开发、房地产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邓传远是现任广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他带领的团队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成果突出,为包括中国南方电网、原尚股份、索菲亚家居等在内的众多企业成功提供改制上市、股票发行,并购重组、发债融资等法律业务。
苏东海曾在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工作,在行政法与政府法律顾问业务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政府机关提供多类法律服务。
身为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刘善巧,他带领的团队主要办理传统律师业务。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不少修改和完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和肯定。
庄伟燕,一级律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广州市人大代表,曾获“全国优秀律师”“广州市十佳律师”荣誉称号,目前担任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其出色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广信君达高级合伙人 陈伟雄
陈伟雄博士曾在日本留学工作十年,主攻涉日本业务,是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广州市首批涉外大律师。他率领的涉外业务团队曾为多家日本跨国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慕亚平原来是中山大学国际法教授,现任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他带领的团队擅长航空法业务,曾成功代理全国首宗国际航空器置留权案件和首例涉“一带一路”建设案,荣获全国“一带一路·合规之路”十佳律师。
闪涛博士是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主要负责涉外法律服务,目前正为我国在巴基斯坦、越南、中非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提供法律服务。
广信君达还在破产清算、公司合规、私募基金、金融及资产处置、财富传承、知识产权、国有资产、涉外服务、劳资纠纷、刑事辩护、争议解决等各领域有大批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包括黄永东、陈远乐、黎志军、全朝晖、尹恩林、江波、曾建新、刘华、李立、王辉、刘智、杨恒勤、肖硕彬、王春平、尤德卫、汪旭东、赵剑发、张雪芳、石其军、许丽华、孙俊杰、饶芙蓉、赵俊峰、袁德、向金波、葛磊、钟智芬、侯榆、史萍、林杨、洪树涌、谢明、叶世宝、张蓉、杨学光、肖小俊、张由、朱滔、梁沐周、杨超男、王颖、许小明等。
第四件事:开疆拓土,走向世界
为了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2013年广信君达在境内外加快设立分所或办公室。
广信君达高级合伙人 慕亚平
市场和客户需求是广信君达设立分所的首要条件,同时也必须考虑国家战略布局。2020年,广信君达设立了横琴分所。慕亚平说“国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给予了澳门很多特殊政策,澳交所也正在筹备当中,这些都是设立分所的机遇。”为加强分所管理、密切与港澳的联系,横琴分所负责人周莲还前往澳门科技大学攻读EMBA课程。
2016年5月,由陈伟雄牵头设立的日本东京分所正式开业。有了第一家境外分所后,广信君达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设立办公室。
闪涛说:“未来,广信君达要与海外的律师事务所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根据境内外客户需求,进一步完善国际市场布局。”
广信君达高级合伙人 闪涛
目前,广信君达已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设立了21家境内外分所或者办公室,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连续4年入榜ALB“亚洲最大50家律所”30强。
政治统领,党建引领
“合并初期,许多律师员工相互之间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与党建活动,大家尽快融合了起来。”章勋说。
2016年,广信君达成立广东首家律师事务所党委,坚持党建全统领,提出“保方向、促所建、构和谐”的党建工作指导方针,将“党建促所建、所建促发展”写入事务所章程,明确党建在律所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
党委积极开展“革命圣地”旅游、观看爱国教育专题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参加辩论、合唱和体育比赛。广大律师和员工很快融入了广信君达“大家庭”,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日益增强。
广信君达党委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民法典
2018年10月,在中央组织部和司法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暨全国律师行业党校第一期培训班上,广信君达党委副书记邓传远作了大会发言,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介绍了探索经验。
其一,高屋建瓴,将党建融入长远规划。
广信君达通过战略融入、组织融入、制度融入、文化融入的方式,实现律所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广信君达党委与合伙人会议共同制定了联席工作制度,确立了党委在律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规定“律师事务所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发展规划应事先征求党委意见”“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同时将党建工作的发展规划列入其中”。
其二,党委把关,牢牢把握前进方向。
广信君达党委设书记、副书记,以及纪律、组织、宣传、统战、青年、业务等9个委员,下设8个党支部及两个临时项目党支部。章勋介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是广信君达坚持党的领导的一大突出特色,广信君达的管理决策关键岗位均有党委成员,确保党组织在参与律所重大决策、风险防控、利益冲突裁决、代理重大敏感案件等方面,严格把控方向。
其三,由内而外,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广信君达着力打造以党员为主的业务骨干队伍,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基层、民生法律服务。截至2020年9月,广信君达共有242名党员,他们积极参与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广信君达律师担任了263个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其四,鼓励奉献,勇担社会责任。
广信君达鼓励律师积极参加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工作,近年来,有一百多名律师在全国、省、市律师协会及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担任包括会长在内的各类职务,他们认真履职,为全国、省、市律师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50多人被评为优秀履职人员。
广信君达现有6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受到有关部门肯定和表彰。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广信君达党委和律所组织两轮募捐,筹集31万元善款,并成立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团,为国家功勋钟南山院士等,广东省医疗机构逾2400位援鄂医护人员及直系亲属提供两年免费法律服务……近年来,广信君达及律师为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捐赠了100多万元。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一往无前。未来,广信君达将继续奉献人民,承担社会责任。
结语
2020年,广信君达聘请了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共同制定今后的战略规划,为发展百年老店把脉定位。
修内功,铸文化,建大业,广信君达将继续秉持“效率、信任、责任”的核心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中国法治建设事业、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